close

【心理測驗】你是高敏感一族嗎

你是否會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,而不敢暴露內心真實的想法?你是否在受到負面評價時,會立刻自我防禦起來?透過瞭解自己對他人的敏感程度,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瞭解自己。
說明:仔細閱讀以下情景,並做出判斷。選擇「是」得8分;選擇「兩者之間」得5分;選擇「不是」得3分。


(1)你生平第一次墜入愛河,視情侶為心中神聖的偶像。有一天,你發現他(她)竟做出十分庸俗的事,你會感到幻想破滅,並堅決地拋棄戀人嗎?
(2)你是否宣稱自己厭惡蜚短流長的長舌婦,但不久,卻從你那兒傳出關於某人的毫無根據的謠言呢?
(3)別人指出你事情處理得不妥,你是否會找一串理由加以申辯?
(4)哪怕你與最好的朋友辯論時,也始終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確的,對方不過是「歪理也要纏三分」嗎?
(5)你是否喜歡向別人不厭其煩地詳細敘述自己遭遇到的一件小事?
(6)乘坐地鐵時,與一個陌生人同座,你看到她用手背觸了一下鼻尖,你會疑心她在嫌棄你的體味嗎?
(7)同事們議論一個不在場的熟人,你把你所瞭解的他的遭遇大加渲染了一番。但事後你頗感內疚,於是再見到他時便會刻意表現出對他的好感,是這樣嗎?
(8)老同學聚在一起聊天,你發表了一番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。一個與你有深交的同學對你的宏論頗不以為然,隨口說:「這都是外行話!」你當下雖然不露聲色,但回去以後就決定與他斷交,是這樣嗎?
(9)你敘述一件親身經歷的事給大家聽,大家覺得有點難以置信,一笑了之。這時你會繼續舉出一系列的證據,務必要大家相信那是真實的嗎?
(10)一位朋友平日與你交往甚密,但卻做了件對你不太忠實的事,你是否會毫不容忍、聲色俱厲地指責他的過失,表現出你的憎惡情緒呢?
(11)你為別人提供服務或説明時,是否常常怨人家對你酬謝菲薄?
(12)一次在街上碰到一位同事與人邊走邊談話。你隔著一段距離朝他熱情地打招呼,他沒有馬上做出反應,你是不是會想:「他為何這般當眾羞辱我,難道是我得罪他了嗎?可惡。」
(13)你是否為證明自己的社會地位絲毫不遜於人,而在服飾、娛樂等方面的花銷,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?
(14)你坐在客廳讀報時,忽然發現從窗戶射進的一束光中,有無數小灰塵在上下飛舞,你是否會馬上感到呼吸有障礙,然後移到遠離光束的地方?

結果分析:
A.分數為112分以上者,為過分敏感者。
你神經異常敏銳,感受性又很強,在遇到同等情況時,會比別人更容易遭受打擊。在與人相處時,你會因為經常誤解別人的意思,而使自己處於緊張的警惕之中,甚至造成他人的緊張,引起周圍人對你的厭倦和反感,如果你不設法改善,會給生活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。

B.分數在56~112分者,為敏感性中等者。
比起高度敏感者,你較少受到別人看法的影響,但你的敏感程度依然處於較高的水準,有時會表現得有些神經質,需要格外關注。

C.分數在56分以下者,為敏感程度較輕者。
你是一個非常樂觀、豁達的人,敏銳的感受力與你無緣,但也要注意,在與高敏感人群相處時,是否會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傷害對方。

 

 

你只是太在意了!:玻璃心可能是大腦給的錯覺,心理師教你學會欣賞不完美的自己
作者:陶思璇

 

完美主義者

世界不是非好即壞,別讓自己陷入困境

問你一個問題:「如果現在讓你去旅行,你會怎麼做?」可能有的人會開開心心地說:「我會稍做準備,然後就這樣跳上車子,開到某一個地方,享受輕鬆、新鮮、刺激的旅行,遠遠離開那些煩人的工作和煩惱。」


有的人則比較謹慎:「我要計畫一下,把每一步和每一個問題都想好,想好要去的目的地,收集一些詳細資料,計算一下開銷,預定好住的地方……」


很顯然,相比這兩者的思考模式,後者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的行事風格。因為不想讓任何意外破壞自己的計畫,很多完美主義者都是中庸主義的堅決擁護者,即使只是一次簡單的旅行,他們也會在出發前設想好所有細節,使得旅行這一「事件」,能完全按照心目中「對」的標準去進行,中間路線永遠不會出差錯,力求完美無缺,否則內心就會產生很大的挫敗感。


在這種中庸之道的指導下,他們會很努力地做每一件事,盡可能地符合每個人的期望。他們也很謹慎,盡量不去冒犯任何人,盡量不去引起任何人的注意。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,他們永遠不會做出極端的事或過度地表現自我,永遠會採取中間路線,只因為其中的不確定性、衝突性是最小的。
由於無法忍受自己的失敗、不完美,他們不會在事業或其他任何事上做出冒險的舉動,因為冒險常常意味著將有一半機率的成功與失敗,而那部分的「失敗」,恰是這種完美主義者所不能忍受的。為了事事完美,他們寧可選擇阻力最小、收益相對也較小的途徑。


然而,世無兩全。這一類型的完美主義者,在致力於使每件事都盡善盡美的同時,也常會使自己陷入另外一種困境。
在前來諮詢的人中,常有人向我傾訴,說自己是一個性格內向、極易害羞的人,偶爾和別人說句話,都會面紅耳赤、很不自在,更不要說參加團體活動了。他們覺得自己的這種特質很不好,但又改不過來,因此非常苦惱。在他們眼中,自己的問題是「無法像別人一樣交際」,但在諮詢師的眼中,問題卻是,「你為什麼會認為『無法像別人一樣交際』是一個問題呢?」


在這個世界上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,每種性格都各有利弊,何必一定要捨棄自己的個性,而變成他人呢?這些人之所以會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,是因為他們在不知不覺中,成了一個苛求自己的完美主義者,形成了一種「只有怎樣,才能怎樣」的特定思維模式,這種思維模式也是典型的幼兒式的二分法思維模式。
對於幼兒來說,他們的特徵是典型「非好即壞」的二分法模式,但成人的世界相對幼兒來說要複雜得多,如果我們依然用這種模式面對現實世界,必然會顯得有些極端和不知變通。尤其當他們發現自己無法達到想要的完美狀態,往往會滑入另一個認知的極端,也就是全盤否認一切,甚至陷入抑鬱的狀態。
在生活中,他們常覺得自己身上有一些「不好」的地方,於是時時刻刻都針對這些問題不斷努力。於是,這些問題就逐漸構成了生活的中心,這是一種「問題中心」的心靈困境。


久而久之,真實自我的生存空間被逼得愈來愈狹小,離想像中的自己愈來愈遠,人又怎麼能快樂得起來?


瑞爾森大學心理學教授,臨床心理學家馬丁安東尼(Martin M. Antony)曾這樣說:「一點點完美主義是一件好事,它使我們想要實現目標,仔細檢查我們的工作,有時甚至激發我們變得更有效率和更有條理。」


由於完美主義者這種特定的思維模式,就註定他們不會在完美這條路上輕易止步,告訴自己「盡力就好」,而是逼迫自己,直到筋疲力盡。
要想擺脫這種狀況,只有從自己的思維模式開始改變,從「以問題為中心」,轉變為「以目的為中心」,即把生活的目的作為中心,坦然面對現實,做自己該做的事。


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避免將「問題」與「自我」混為一談,才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內心的真實樣貌。

 

疼痛、焦慮、壓力、憂鬱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lin61811 的頭像
    clin61811

    clin閃亮人生

    clin61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