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事件和感受都是中性的;如何去解讀它,才是決定心快樂或不快樂的關鍵
曾經陷入憂鬱的情緒而久久難以快樂起來嗎?請留意,內觀(Mindfulness),是一種簡單卻有力的方法,能夠協助你覺察困住自己的想法和反應,幫助你永久打破長期不快樂的循環模式。在本書中,四位傑出專家向你解釋為什麼通常我們一味試圖逃離負面情緒,或只是拚命想著「如何重新振作起來」的方法,反而會讓我們更陷進憂鬱的深淵
|
《是情緒糟,不是你很糟: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》 |
事件和感受都是中性的;如何去解讀它,才是決定心快樂或不快樂的關鍵
曾經陷入憂鬱的情緒而久久難以快樂起來嗎?請留意,內觀(Mindfulness),是一種簡單卻有力的方法,能夠協助你覺察困住自己的想法和反應,幫助你永久打破長期不快樂的循環模式。在本書中,四位傑出專家向你解釋為什麼通常我們一味試圖逃離負面情緒,或只是拚命想著「如何重新振作起來」的方法,反而會讓我們更陷進憂鬱的深淵
|
《是情緒糟,不是你很糟: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》 |
台灣自殺防治學會今天(31日)指出,近10年各國老年人自殺死亡率高居各年齡之冠,分析個案發現,因身體疾病造成憂鬱是引發自殺重要因素。因此,提醒民眾主動關懷,避免遺憾。
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指出,近10年來各國65歲以上人口的自殺死亡率,高居各年齡之冠,理事長李明濱表示,研究發現老年自殺身亡者中,高達9成曾有就醫行為,而7成5的老人生前有重大傷病,罹患重大疾病者則超過5成,顯示身體健康的退化及病痛,是造成老人產生自殺想法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提醒民眾留意周遭長輩是否出現異常前兆,及早預防避免遺憾。
李明濱說:『(原音)一個人要自殺,按照自殺的死亡個案分析裏面,他生前90%以上都有情緒困擾,特別是憂鬱,那憂鬱症很多都會講出來,那自殺身亡的個案,很多都曾經有講出來過,所以,另外一半你一定要主動去關懷他。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