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拒學,不要搶救:第一本讓繭居族願意走出家門的實用SOP! 從拒學到正常工作,90%都能恢復》

拒學不是病,超過50%的學校都有
 
拒學是繭居族的初期徵兆,而且繭居人數有逐年增加的傾向。
 
根據日本文科省的定義,所謂拒學症,指的是「排除疾病或經濟因素,每年超過三十天,因任何心理、情緒、身體,或社會因素、社會背景,導致該學童不肯或不願意上學」(摘自「學童之問題行動與拒學等指導課題之調查」)。即使在少子化的現代,符合以上定義的學童仍逐年增加。根據2017年度的資料顯示,國中生每31人就有1拒學。
 
換言之,每個班級至少都有一位拒學學生。由此可見,事態之嚴重已刻不容緩,因為班上的同學隨時都有可能明天就不來上學。
 
話說回來,很多人都以為拒學症大多發生在個性比較內向的學生身上,但實際上,有不少拒學的個案,都是在班上極其活躍,或者功課不錯的學生。
 
人生有四大關口,決定繭居與否
 
根據我長年來的輔導經驗,人一生中有四大關口,決定繭居與否。第一關口是國一,第二關口是高一,第三關口是大學重考或休學期間,第四關口是求職不順遂的時期。
 
第一個關口,主要是由於從小學升國一時,容易對新環境適應不良。
 
為什麼升上國一以後,會有這麼多孩子不肯上學呢?
 
首先,不適應新環境是原因之一

拒學的因素(國公私立中學)除了入學、轉學、插班、升級,還包括校隊與社團等各種問題。這是因為,國中的校園生活不同於小學,對社團與學生會等縱向關係相當重視(按:因學年級別的關係,需長幼有序,待之以禮)。
 
其次是課業的落後
 
這個原因在拒學的比例中,約占21.8%。其中,又以英文課的挫折居多。
 
本協會的諮詢個案中,不乏成績優異的國中生。然而,日本國中入學考試(按:臺灣國中不須入學考試)一般只考國文、數學、社會與理科等四項,英文向來不是這些孩子的學習重點。所以,有些孩子即使成績很好,甚至足以參加奧林匹克的數學競賽,或將歷史事件倒背如流,但一遇到英文考試,往往是吃足了苦頭。而且,升上國一以後,這些孩子也因為不想念書,而導致英文成績遲遲不見起色。除此之外,也有些家長為了讓子女考上私立明星中學,好在親朋間揚眉吐氣,自小便逼著孩子上補習班。然而,即使努力考上一流學校,其實力和天資聰穎的同學仍是天差地別。

事實上,這些孩子家長的教育水準極高,其中不乏醫生或大學教授等菁英,有些甚至畢業於東京大學或京都大學等一流學府。不過,儘管孩子們的資質不錯,但由於父母的高學歷成了負擔,反而揠苗助長。
 
除此之外,父母在考慮子女出路的時候,完全無視孩子的感受,只會一昧的要求他們考大學也是原因之一。於這些父母而言,國中考試不過是上好大學的跳板而已。
 
然而,私立明星國中的英文課程度頗高,約為公立國中的2到3倍,甚至更快(按:臺灣私立國中為追求課業表現,進度亦較公立快)。例如,國一的第一個學期才教英文字母,第三學期便開始教高一文法。如此趕鴨子似的教學方式,若非有一點底子,絕對追趕不上進度。話說回來,私立完全中學一般會將六年的課程,壓縮在5年內上完,最後一年則用來預習大學大考試題。
 
於是,很多老師便卯起勁來趕課。而無法適應這種急行軍方式的孩子,便開始不肯上學,甚至退學求去。
 
中年失業,很可能一輩子繭居
 
此時又可分為兩種狀況,其一是畢業後,因找不到工作,而足不出戶;其二是找到工作,卻因為其他因素離職,與外界隔離。根據內閣府調查顯示,40歲到44歲的繭居族,因為碰上就職冰河期(按:指泡沫經濟破滅後的就業困難時期;大約是1993年至2005年之間的畢業大學生),因此每三人就有一人曾在20到24歲,有過窩居家中的經驗──這正是他們求職不遂的原因。
 
三十幾年來,我始終專注於拒學或繭居族的輔導。對於近十年來繭居學童日漸增加,更是感同身受。
 
話說十年前,ADSL(非對稱數位用戶網路,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)才開始在社會普及。之後,隨著電腦與智慧型手的日新月異,更加快了上網的速度與便利性。
 
如此一來,即使孩子將自己關在房間裡,他們也不會離群索居。事實上,本協會的諮商個案中,大多數都是窩在家中,整天打電動(以男孩子居多)。
 
某位演員就曾在廣播節目訪談,分享自己的繭居經驗。他說,當時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什麼的,所以整天無所事事的他,沒多久便想外出透透氣。然而,拜網路發達之賜,若換成現在的話,或許他就會一直繭居在家裡。
 
換言之,智慧型手機與網路發達的時代,反而是繭居族的溫床。


別指望老師,這件事學校解決不了
 
一般而言,私立學校遇到學生拒學,大多交由輔導室處理。他們總是拍胸脯跟學生保證:「輔導老師每個禮拜來三天,有什麼煩惱可以隨時找他們商量。」
 
但這根本無濟於事,解決不了什麼問題。
 
為什麼我會這麼說?因為,心理諮詢師通常只是聽學生訴苦。
 
他們就是扮演一位忠實聽眾,然後說些不痛不癢的話。例如,學生問:「怎麼辦,我就是不想來學校?」諮詢師也僅附和回答:「是喔,不想來上學啊。」
 
當然,諮詢師的同理對於尋求輔導的學生與家長仍相當重要,可惜這並無助於解決拒學問題。
 
除此之外,學校大多外聘心理諮詢師擔任輔導老師,但這些人並不清楚學校複雜的人際關係。所以,當學生訴苦:「A老師怎樣,而B老師又是如何如何」時,他們也是有聽沒有懂,因而無法給予學生適當的建議。
 
事實上,不少來本協會諮詢的學生都說:「學校輔導室的老師雖然很親切,也願意聽我訴苦,可是好像也改變不了什麼,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」
 
其實不用想也知道,學校裡除了班導師以外,各個科目還有不同的科任老師。換句話說,9個科目就有9位老師。學生有煩惱找導師談當然最好,不過也要看學生與班導師是否合拍。有人會想,那就找其他老師商量啊!可不是嗎?其他老師同在一所學校任教,對於學校的人際關係自然最清楚不過。然而,現在的學校卻大多委聘外來的諮詢師駐守輔導室,因此反而無法對症下藥。
 
總而言之,幫助那些拒學的孩子,願意踏入校園,或者將自己封閉起來的孩子走出房間,需要的不是諮詢師,這般與自己立場完全不同的外人。而最有效的方法既不是父母、也不是老師,而是與跟自己有過同樣經驗,年齡相仿的人。
 
孩子拒學,不應只關媽媽的事
 
家長管教子女,最重要的莫過於用心對待。一般來說,前來諮詢的家長以母親居多。遇到這種情況,我總是再三叮嚀「下次務必請爸爸一起來。」因為,父親的出席與否,顯現了家長的關心程度。做父親的如果連露個面都不肯的話,整個家庭又要如何幫助子女從拒學或窩居家中的深淵中,重拾人生?
 
如同我前面說過的,拒學症與繭居兒的共同特徵,就是父親大多是高學歷的社會精英。如果總是以工作繁忙為由,把管教的責任全推給母親,當然也就不可能拯救子女。換言之,唯有用心對待,才有可能讓子女脫胎換骨。

在我接觸過的個案中,有許多人的父親是大學教授,他們平常接觸的學生不論是理解力或判斷力都有一定的水準,因此,只要端出教授的架子,事情大多能順利解決。可惜的是,這種四平八穩的態度卻不適用於拒學症或繭居兒身上。於是,這些父親在家長懇談會上,總是不願意面對事實,一派事不關己的說:「我兒子的現況就是如此」之類的。
 
這些孩子因為長期拒學或窩居家中,當然無法冷靜判斷自己該怎麼辦。所以,如果沒有父母為他們設身處地的提點,與從旁督促,便可能一輩子躲在家中。
 
除此之外,家長與能否同心協力也極其重要。如果說這是最難跨越的門檻也不為過。因為大多數父母對子女教育不同調,甚至是南轅北轍。如此一來,當然也就無法將子女拉回正常的人生軌道。
 
本協會就不乏一些個案因為父親外派工作等關係,一切諮詢與大小事只能靠母親與社工決定。但在諮詢效果尚未顯現以前,做父親的卻病急亂投醫,或者參考教育書籍之類的,擅自更改做法或方針。
 
事實上,拒學症或繭居兒的對策因人而異,某些專家甚至主張放任不管、無為而治。然而,我對於這種見解卻十分不以為然。因為,拒學症或繭居兒的重點,就在於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又怎能放任而為呢?
 
同溫層的治癒力量,超乎家長想像
 
若家長有心改變過去的管教方式,須透過以下三個步驟,幫助孩子脫離拒學與繭居,重回人生軌道。脫離繭居的三大步驟:
 
步驟①培養規律生活。


步驟②建立自信與自律。


步驟③貢獻一己之力,回饋社會。
 
首先,最重要的是培養規律生活。這是幫助子女重新踏上人生軌道的第一步。當作息生活恢復規律以後,接下來就是建立孩子的自信與自律。最後,透過回饋社會,貢獻一己之力,加強自信。以上步驟看似簡單,卻是我歷經三十幾年辛勞,累積而來的經驗。只要照著以上步驟,幾乎九成的繭居兒都可以因此治癒。
 

至少這三大步驟,我用了這麼多年,還未曾遇過失敗的案例。
 
相較之下,其他專家或拒學症與繭居兒的專門機構,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為優先。可惜的是,這種方法的效果非常有限。其中原因就在於,步驟順序。
 
接下來,就讓我帶領各位讀者了解如何落實於生活。

繭居的黃金救援期
 
其實,在拒學的頭一個月,孩子自己本身也很掙扎。因為不少人經過一個月的沉澱以後,便又乖乖去學校報到。此時,家長不妨靜觀其變,因為一個月的時間不至於讓孩子離經叛道。或許,不消幾天他們便迷途知返。
 
相反的,如果父母一天三餐照常供吃供喝,任由孩子每天逍遙自在,狂打電動或手機,日子一久當然養成孩子窩居家中的習性。
 
事態一旦演變至此,很多家長在倉皇失措下,往往只能參考教育書籍的建議,以為尊重孩子的意願才是上上之策。
 
確實如此,強迫孩子上學很容易造成強烈反彈,然而身為父母亦無法因此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無所作為。
 
這個時候,第三方的協助就顯得非常重要。換句話說,就是由第三者居中協調,代為溝通。
 
一般而言,坊間的諮詢機關為了突破孩子心防,大多由立場中立的成人或大學生進行溝通。然而,對於這些孩子而言,這些大人或大學生並非同溫層,因此在溝通上仍有些許隔閡。況且繭居兒本身較自卑與缺乏自信,面對輩分高於自己一等的大學生,讓他們如何開誠布公?
 
話說回來,如果第三方是一位年齡相仿,甚至不久之前還跟自己一樣,窩在家裡不肯上學的高中生,情況又會如何呢?
 
我只能說,一般大人死拉活拽也不肯踏出房門一步的繭居兒,只要是同年齡的孩子出馬,還沒吃過閉門羹。
 
本協會在受理諮詢案件時,通常會先派遣高中實習生進行家庭訪談,以便確認當事人的狀況。這些高中實習生由資深社工陪同,為了卸下繭居兒的心防,他們在暗無天日的房間裡,與繭居兒閒聊時下的電玩或八卦。因為年齡相仿,又是同溫層,因此總有說不完的話題,於是聊著聊著,這些繭居兒也就肯踏出家門。
 
不過,此時父母要特別注意:不要逼孩子上學。若孩子好不容易稍微卸下心防,又被催促著回學校上課的話,只會讓他們更想逃避,反而將自己關在房間內,
 
甚至不願再與任何人溝通。因為,其實這些孩子對於無法回應的父母及師長的殷切期盼,內心感到非常的自責。所以,如果我們又提到「學校」這兩個字,反而讓孩子自怨自艾,產生抗拒心態。此時,父母最好暫時保持靜默,同時委託社工和孩子進行溝通。

文出:

拒學,不要搶救:第一本讓繭居族願意走出家門的實用SOP! 從拒學到正常工作,90%都能恢復。

不登校‧ひきこもりの9割は治せる1万人を立ち直らせてきた3つのステップ

參考: 催眠 潛意識深層療法

 

arrow
arrow

    clin61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