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康健雜誌 138期/文.謝曉雲  攝影.鄭佳玲)

憂鬱症成為上班族最主要的健康殺手,你的同事、下屬都可能罹病,如何幫助他們走出藍色憂谷?企業如何防止憂鬱在職場蔓延?

 

這是一個「憂鬱症的時代」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已預測,未來20年內,憂鬱症可能超過心臟病和癌症,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疾病。目前,每100人中就有3~5人罹患憂鬱症,全球超過3億人口身陷藍色風暴中,而台灣的患病人數推估大約有115萬。

 

 

台灣的統計還發現,女性在20~29歲、40~49歲兩個年齡層,男性則在30~59歲的發病機率稍高。

 

任何人都可能是憂鬱症的候選人,也許是身邊的同事、下屬,或者是你自己。

當職場裡有人得了憂鬱症,如何和他相處?如何協助他走出幽谷,恢復工作能力?甚至企業更往前一步,防止憂鬱在職場蔓延?

建立正確認知,老闆與主管的態度是關鍵

雖然近幾年社會上報導很多關於焦慮、憂鬱等精神疾病的資訊,但不少人仍有誤解,誤以為得到憂鬱症的人就是「想不開」、「鑽牛角尖」或「一時心情不好」,只要想開一點就沒事了。或者不理解這些人是因為生病,所以變得忘東忘西、情緒沮喪、低落,或是想法負面悲觀等等,而以為他們故意工作怠惰、不願承擔責任,惹出一堆麻煩,害得部門主管、同事得替他收拾爛攤子。

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心理師表示,不正確的認知讓憂鬱症病人未能及早接受治療,例如沒有察覺自己得了憂鬱症,或置之不理,以為一段時間之後自然會好。台灣的統計推估,實際就醫的人只佔所有憂鬱症患者的10%左右,比例相當低。

再者,身旁的人因誤解而造成人際、職場關係緊張,或者就算想幫助患者,也不曉得如何用正確的方法支持、鼓勵他。當職場上有人罹患憂鬱症,老闆與部門主管的認知和態度往往扮演關鍵角色。

如果主管認知正確,了解這名憂鬱症下屬就是生病了,像罹患癌症、心臟病一樣,需要協助,甚至建議、督促他儘快就醫治療,並且表現出同理及支持的態度,這名生病的員工通常比較容易走出憂鬱陰霾,恢復正常的工作及生活,天力亞太顧問有限公司心理師魏懋文觀察指出。

但相反地,假使主管不予理會,或以不恰當的方法對待處理,不只可能讓生病的下屬壓力更大,病情加重,甚至造成部門內其他同事的困擾,影響整個部門的工作效率及士氣。

邱永林就曾碰過這樣的例子。

某家小企業的一名女員工突然出現幻聽、幻覺,甚至攻擊性的行為,例如騷擾她共事多年,原本感情很好的同部門同事,在對方座位上放圖釘或會發出臭味的東西,讓同事每天上班提心吊膽,相當困擾。

而這個出問題部門的高階主管,正是生病女員工的哥哥。因為一些家庭因素,讓身為主管的他沒有及時介入處理,例如趕快送妹妹就醫、讓她休假或留職停薪一段時間,及向部門裡其他同事解釋說明,因此,同事雖然害怕、生氣、困惑不解,但也不曉得應該怎麼面對這名生病的同事。

 魏懋文也看過一些主管因為溝通方法不適當,使得下屬憂鬱病情加重,不得不離開職場,結果主管也很自責,「因為他不是有意的,而是根本不曉得應該怎麼處理比較好。」

 魏懋文指出,當員工出現精神問題時,主管的確承擔了比較多責任和壓力,尤其溝通時要特別小心,「因為你面對的不是一般健康人,而可能是一個壓力滿載,瀕臨崩潰邊緣的人,無心的一句話也許就變成壓垮病人的最後一根稻草。」

總結專家的意見,當身邊同事患了憂鬱症,建議你可以這樣做:

●鼓勵他接受專業協助及治療

憂鬱症像心臟病、癌症一樣是一種疾病,需要接受治療,而且在正確、適當的治療之下,80%的憂鬱症能獲得改善。

如果你和生病的同事平時關係不錯,甚至可以主動提議陪他一起去看醫生。因為憂鬱症會讓人變得比較消極,最好有人主動表示關心,並督促陪伴他,如定期回診及服藥,都可以讓病人比較安心。

●避免「貼標籤」及誤解的言詞

不要錯認病人「裝病」或「閒著沒事做,無病呻吟」,不要開口叫病人「想開一點」、「振作、堅強一點」。

●表示關心、鼓勵

經常提醒他按時服藥、接受治療,病情一定能好轉;如果發現他症狀改善,可以立刻告訴他,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鼓勵方法。

假如你真的不曉得要跟病人說什麼,最好就是當一個「聆聽者」,聽他訴說他的想法、感覺,但絕不要指責或說教,例如「停止這樣想」,或「不要讓自己再陷下去了」,因為這些話都對病人沒有幫助。

更好的是,邀患者一起到戶外曬曬太陽,親近大自然,或是拉著他一起健走、游泳或從事其他的有氧運動,因為這些活動都能幫助治療憂鬱症。

◎當我得了憂鬱症,該告知公司嗎?

有些罹患憂鬱症的員工擔心把病情告訴公司,自己的飯碗不保,但隱瞞不說,等到哪天身心狀況負荷不了工作責任及壓力,出了問題才表明,為時已晚,應該如何說,才能保障自己的工作權益,又不為企業帶來太大的衝擊?

1.先了解公司對於罹患重大疾病,甚至精神疾病的員工,有沒有相關的政策及規定,如可以請多長的假,或給予留職停薪的機會等,或者雖然沒有明文政策,但之前有人得了憂鬱症,公司如何處理?

2.如果公司有明確的政策,情況比較單純,可依公司規定辦理,但事實上是,許多公司都沒有訂立相關政策,因此生病的員工必須自己想辦法和公司談如何處理生病的過渡期。

 天力亞太顧問有限公司心理師魏懋文建議,在和主管或公司談之前,你必須先評估自己目前的情況,能不能承擔現在的工作?或能負責到什麼程度?以此為底限,再去跟主管討論要不要調整職務。

不過,得了憂鬱症一般思考比較負面、消極,有些人甚至認為自己一定「完蛋了」、「會丟掉這份工作」,思路一直往死胡同裡鑽,因此往往不能做出比較正確的判斷,所以不妨找一個你能信賴,而且能理性評估的朋友幫你,或者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協談諮商專家,替你釐清狀況。

3.如果自己真的無法勝任目前的工作,有幾個方式可以試著和主管、公司溝通:

一是請求轉調職務,例如從壓力較大的業務部門,暫時轉調到行政部門;二是自動要求降調職位,例如暫時不擔任主管職,或是自動減薪,以承接較少的工作量或責任,也可和公司討論是否減少工作時數,例如從一週工作5天減至一週3天等等。

4.主動提出期限,讓主管、公司安心

魏懋文指出,有一件事佷重要,你必須讓公司、主管知道,你正在接受治療,正在為改善自己的疾病狀況努力,並且在和醫生、專業人員討論過之後,告訴主管、公司一個合理的恢復時間,例如三個月或半年,「你讓主管、公司知道愈多關於你目前的狀況,他們會愈安心,也比較可能接受你提出調整工作的條件,」魏懋文說。

 心理師邱永林也提醒,一般並不建議憂鬱症的病人完全脫離職場,切斷現有的人際關係,而且,工作上的成就感及職場上的人際互動,對病人來說都是正向的支持,有助改善病情。

 除非你的病情嚴重到必須住院,或醫生認為你應該暫時離開職場,否則,不適合一開口就向公司要求請長假、留職停薪,這對企業造成的衝擊較大,也是公司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。

5.不要一開始就要求請長假或留職停薪

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index.jsp?page=8&id=6543

 

推薦/延伸 /參考:

心理衛生 自殺防治 催眠    潛意識  張老師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憂鬱症 職場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lin61811 的頭像
    clin61811

    clin閃亮人生

    clin61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