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寂寞易傳染,還是現代人容易寂寞?
一開始,是誰傳給了我?
以下引用自【鄭醫師的部落格】
寂寞會傳染嗎?
〔編譯魏國金/綜合一日外電報導〕寂寞像疾病,更糟的是,它會傳染。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卡西歐波的研究發現,寂寞會人傳人,若你與寂寞的人有社交關聯,將增加寂寞感的發展機率五十二%。
這份研究由美國政府資助,發表在本月份的「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」。卡西歐波指出:「寂寞不僅是個人的特質,也能在人際間傳播,甚至會傳給沒有直接接觸的人。」
該研究資料來自「佛明罕心臟研究」的四千七百九十三名調查對象,於一九九一年至二○○一年每兩年受訪一次,結果發現,若你與一名寂寞者有社交關聯,將增加寂寞感機率五十二%;你的朋友機率為二十五%,朋友的朋友則為十五%。
研究也發現,寂寞較容易在女性間擴散,原因可能是女性比較能清楚表達情緒。此外,寂寞者最終會往其社交網絡邊緣進展,而越來越孤立,該趨勢又將加重其寂寞,進而影響人際關聯。換言之,寂寞的人不會「物以類聚」。研究並未檢視寂寞是如何散播,不過卡西歐波推測,寂寞的人傾向以負面方式與人打交道,因而使負面言行像漣漪般振盪下去。
研究顯示,寂寞者對人較無信任感,惡性循環下也難以形成友誼。寂寞與部分恐折壽的心理、精神疾病有關,因此專家建議,對寂寞者在社交邊緣化前伸手援助,十分重要。
最近美國研究發現,寂寞會傳染,與寂寞感接觸的人,自己發展出寂寞感的機率超過五成。我在門診時,不時會有人問我:鄭醫師,你一天到晚聽人們抱怨,對您會不會有影響?你需不需要也找人談談?你會不會覺得自己變得很怪?你會不會受影響?
我記得還在擔任住院醫師時,有一次幫一個部隊的義務役士兵看診,他從門口進來坐了下來,我還在寫上一位門診的紀錄,尚未開始開口談話時,我就感覺自己的情緒隨著他坐下來的動作,跟著往下拉,待我看到他的正面,是一個低著頭憂鬱、充滿困惑與無助的外表,那,肯定不是裝出來的。從那次,我才知道,在精神科看診,自己的狀況若不穩定,的確有機會被影響。敏感的人,在面對別人負向情緒的表達與吐露時常容易受影響,這也是事實。
我曾聽過一個大學剛畢業,第一年在精神科擔任社工員的人告訴我:我聽到我客戶在會談室為他傷心的事情失聲痛哭,我一直忍住不敢哭,我好羨慕他,其實我很想跟著一起大哭。看來,這類負面情緒似乎容易往四周散開。根據統計,在美國所有醫師的科別中,精神科醫師的自殺率最高,因此有幫人作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員,被建議最好半年找另一個專業人員評估分析一下,確認沒有問題再繼續幫人,可能妥當些。
知名的印度靈修大師奧修,也曾被問過類似的問題:您常被人們問一些奇怪的問題,難道您都不會被影響嗎?奧修回答:如果你的問題,也是我的問題,那麼我就會跟著掉下去。如果那不是我的問題,一點也影響不到我。因此一點問題也沒有。
過去我還在區域醫院工作時,曾有一位資深的精神科醫師,建議我若要幫人作心理治療,最好慎重考慮,主要是因為很多作心理治療的醫師,到最後都怪怪的,若用奧修大師提到的觀點來看,的確有關。知名的人道主義作家教育學者羅恩‧賀伯特先生也說過:你沒有辦法面對的部分會成為你的一部份。這也可以解釋,為何有些人在面對自己無法幫助的問題上,會讓自己成為那個問題。
當遇到人們倒心靈的垃圾,不願面對的人可能選擇貼標籤(精神科診斷是最快的捷徑),想面對又幫助不了的人,自己會成為那個問題。
根本解決之道,是瞭解自己,減少困惑,同時知道如何提供真正的幫助來提升一個人。如此才能持續地幫助人們,又不會成為問題的俘虜。相關的技術及方法,歡迎大家交流討論。
留言列表